本报记者 张添奥 实习生 姜岸松
都说男人专注工作的样子,才是最帅的。当瘦削的宿华龙站在五轴机床前,专注地盯着操作屏时,那份沉稳成熟和帅气足以打动人心。
这份超越了年龄的沉稳成熟,与他常年同设备打交道是分不开的。精细化的切削加工每每要面对只有头发丝1/3甚至1/6的孔径时,一束专注细腻的目光显得那么重要。在机器前面自信满满的宿华龙,面对记者的采访,显得有些紧张和局促。
宿华龙是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一分厂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工,高级技师,1988年出生的他,先不说获得了多少荣誉,单是一连串扎实的数字就足以显露其一线技师的超凡价值——他曾进行编程工艺革新50余项,自制了30多种用于复杂零件加工的专用胎具,完成了《707某零件降本增效》等多项技能攻关项目,解决多个关键、重要零件的加工难题。
为创新着了魔
2008年从长春孙进技校毕业后,宿华龙留校任教,后经人介绍,到江北机械有限公司工作,一开始是以劳务工的身份,但凭着对机械加工的钻研和热爱,很快就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工人。
"宿华龙研究起生产技术,就像着了魔一样。"身边的工友这样评价他。宿华龙说,因为数控机床软件后置处理是通用的,和所需应用不匹配,于是他就利用工余时间修改到凌晨两三点,竟然不觉得丝毫困倦,前后修改了4次后终于攻克难关。
匠人精神的核心在于专注,也就是要把产品做到极致。宿华龙说:"我们生产的零件造价昂贵,一个小的瑕疵就可能导致一整套装置的报废,而那一整套装置动辄几万元,大意不得。"
宿华龙的工作室内放置了一台入门级的3D打印机。据说这台打印机是利用塑料制作垫片、压板模型,方便大家研究加工工艺的。有了这个"新武器",宿华龙觉得应该对大家工作有所帮助。
车间里用的数控机床都是德国或日本制造的。"记得我在学校时,校长就给我们讲了个故事,说一个看似简单的圆珠笔芯钢珠,中国都没有能力生产,精度和耐用性不行,所以都靠进口。这激发了我要将中国制造改造成中国智造的决心。"宿华龙说。
在宿华龙看来,所谓工匠精神,就是要不断学习,向周围所有老师学习,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和创新。只有这样,才有希望追赶并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。
机加分厂党总支书记马彬说,去年,在宿华龙和他的工作室引领下,分厂产能提高了一倍。
好多零件是特型的,复杂且不规则,需要设计单独的夹具,这给了宿华龙施展智慧和才能的机会。夹具做完后,还要针对加工件对加工程序进行优化,有时候他就用机床后的电脑自己建模,设计程序,再利用数控机床的操作系统实施操作。
创新来自坚持
与以往不同,数控机床、软件编程这些对蓝领工人的要求更高了。以前总吃理论不行的亏,于是宿华龙带领工友们自学,不断积累理论知识。在网上有历届全国技能比赛的题库,宿华龙就用业余时间做好题库,使用问卷星平台生成随机测验题,发给徒弟和工友,帮助大家提高技能。
"我们单位近几年效益特别好,越是这个时候,越是需要我们一线职工提升技能水平。企业培养了我,我也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进步。"宿华龙觉得,遇到瓶颈的时候,一个人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,但依靠团队的力量就好多了。"我们工作室的成员遇到难题了,就在一起研究,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不眠不休的精神。单位为我们一线工人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,就是要让我们相互交流、互相支持。"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